【影评】当期待沦为失望:《731》的败笔与闪光
文|发菜
(倒叙开篇)
当银幕灯光亮起,散场时此起彼伏的叹息声,为这部筹备十年的影片画上了遗憾的句号。姜武在《731》中那张混杂着话剧式夸张与历史沉重感的面孔,成为观众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矛盾符号。
展开剩余84%(同义替换与内容重组)
这部聚焦日军暴行的历史题材电影,本应成为年度重磅。长影集团联合多家官方机构鼎力支持,导演赵林山甚至抵押房产倾注心血,王志文、李乃文等戏骨甘当绿叶。上映前,平台"想看"数据突破百万,官媒连篇累牍的报道更将期待值推向顶峰。
(细节强化)
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呼应。37年前,《黑太阳731》因使用真实医疗标本拍摄引发轰动,片头"三级片"的警示标牌反而刺激了观影热潮。而今,新作在服化道的考究程度上确实可圈可点——实验室器械的金属冷光、冻伤创面的化妆效果,都彰显着制作团队考证的严谨。
(表演分析深化)
但精心构建的历史真实感,在姜武登场时便开始崩塌。当731部队的恶魔医生们进行活体实验时,这位主角竟能用滑稽的"塑料日语"蒙混过关;在生死攸关的越戏场景中,他瞪眼咧嘴的表演让人恍惚置身喜剧剧场。这种表演风格的错位,令人想起他在《戏台》中广受好评的洪大帅——唐山方言配以枪指编剧的夸张肢体,在民国喜剧中恰如其分,但移植到历史正剧中便成灾难。
(对比论证)
与其兄姜文逐渐固化的作者风格不同,姜武在《八佰》中饰演的"老铁"曾证明其驾驭严肃题材的能力。但此次表演仿佛陷入某种路径依赖:每场戏必见青筋暴起的怒吼,每次对峙必配戏剧化的面部抽搐。当王志文用内敛的微表情展现恐惧,李乃文以克制的颤抖传递绝望时,这种表演鸿沟愈发刺目。
(结构倒置)
耐人寻味的是,影片的深层缺陷早在剧本阶段就已埋下。导演前作《铜雀台》的叙事混乱在本片重现:主角王永章如同闯进历史纪录片的外来者,他的"不死金身"与配角们合乎逻辑的悲惨结局形成荒诞对比。这种叙事失衡使得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沦为背景板,核心冲突被降格为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游戏。
(价值重估)
不过若将败局全归咎于主演有失公允。在哈尔滨平房区实景搭建的731部队总部,复原度堪比军事博物馆;群演们冻伤溃烂的妆容细节,足以让观众生理性不适。特别当镜头扫过那些沉默的受害者时,电影终于短暂回归了它应有的肃穆与沉重。
(未来展望)
这场关于历史记忆的银幕实验证明:当创作野心超越把控能力,当表演惯性无视题材特性,再好的制作也难逃口碑崩塌。或许姜武而言,是时候像《八佰》中褪去军阀痞气的老铁那样,挣脱表演舒适区的枷锁了。毕竟在这个观众日益挑剔的时代,吃老本的代价可能是整个创作生涯的"滑铁卢"。
发布于:山东省上一篇:周四上市!养老金已大手笔买入 科创债ETF跑出加速度
下一篇:没有了
